孫良友(左一)向村民介紹種花經驗。記者黃曉龍攝
趙官鎮大徐村風景如畫。記者王志偉攝
11月5日,走進齊河縣胡官屯鎮趙官屯村“美麗庭院”示范戶于久香的家中,院子不光干凈整潔,還擺放著花卉盆景,屋內窗明幾凈,物品擺放井井有條。如今,定時清理院內衛生、擺弄花草,也成為于久香一家每天必做的事情。
“以前下地干活一身泥,回家都懶得收拾,院子里平時也亂糟糟的,自從村里掀起爭創‘美麗庭院’的熱潮,我們一家人齊上陣,想各種法把家里收拾得更漂亮,不僅住著舒服看著心情也好。 ”于久香高興地說。
自2018年9月齊河縣實施“美麗庭院”創建工作以來,縣婦聯發揮婦女在社會和家庭生活中的獨特作用,倡導廣大婦女積極參與到“美麗庭院”創建實踐中,以女性整體素質的提升培育文明鄉風,以女性的文明進步帶動家庭面貌的變化,積極打造戶戶有風景、家家庭院美、村村大花園。
截至 10月底,全縣共創建“美麗庭院”示范戶2.2萬戶,占農村常住庭院總數的 33.5%。100%的村(社區)已建有“美麗庭院”示范戶。
家家爭先村村評選
“房子就是吃飯睡覺的,干不干凈又不影響生活。 ”2年前,劉橋鎮西楊村村民任少英這樣認為。
2年后的今天,任少英的想法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,她家門前“美麗庭院”示范戶的牌子每天被擦得锃亮:“打掃衛生和吃飯一樣,是每天必做的事,不但要干,每月的觀摩評比還要拔頭籌,落后了自己都不好意思。 ”
為什么會出現如此大的反轉?
“眼見為實,自從參觀了村婦聯主席潘秀英的家,覺得那才像個家的樣子。 ”任少英說。
萬事開頭難,剛開始很多村民認為自己家的衛生狀況跟村里沒關系,上門檢查吃“閉門羹”對于潘秀英來說是常有的事。于是,西楊村決定,讓村“兩委”成員率先帶頭,樹起一批“標桿”。
潘秀英說,黨員干部帶頭美化庭院之后,很多村民意識到,原來把庭院收拾利索,并不那么費事。在廣泛動員、耐心教育下,越來越多的村民主動收拾起了庭院,家家戶戶庭院煥然一新。
與此同時,劉橋鎮還通過鄉鎮干部包村、村干部包胡同、黨員包戶,促進戶與戶之間互比互學、互爭互促。
“調動群眾參與‘美麗庭院’創建的積極性,要讓大家認識到這是件切切實實的好事。 ”縣婦聯黨組書記、主席張英麗表示。按照“典型引路、示范帶動”的工作思路,縣婦聯通過發揮村婦聯主席、女黨員和巾幗志愿者的模范帶頭作用,培育一批有亮點、見成效、各具特色、不同層面的“美麗庭院”創建工作示范戶、示范村、先進鄉鎮典型。
今年以來,齊河對2個示范鄉鎮、15個示范村(社區)和30戶典型示范戶進行了隆重表彰,為2000戶示范戶發放“美麗庭院”門牌,使廣大群眾看有樣板,學有榜樣,創有目標。
除了學有榜樣,比還有“標桿”?!翱炜?!孫良友家的庭院又獲得了一面小紅旗獎勵,咱們一起去學學經驗?!?1月5日,華店鎮大楊村村民孫泗才與幾位村民邊說邊來到孫良友的家里。
今年 53歲的孫良友喜愛種花,家中種植的鐵樹、幸福樹、竹子等各種植物讓人眼花繚亂,整個庭院看上去儼然就是一個小花園?!霸瓉砗锓N花的就我一家,后來大家看我種得好,每次評比還總能獲得小紅旗,于是隔三岔五就有人來參觀,現在大家討論最多的話題,就是比比誰家庭院干凈、誰家美化庭院有好方法。 ”孫良友笑著說。
榜樣,是最好的風向標,在“美麗庭院”創建過程中,華店鎮大楊村創建“美麗庭院示范胡同”,設置胡同管家。胡同管家每半月開展一次“院落、居室、廚房、廁所、家風、知曉率”為考核項的現場評比,評選6項單項典型示范戶。示范戶比學趕幫超氣氛濃厚,“美麗庭院”創建率由18%增至80%,單項考核分數由3分提升到8分以上。
如今,齊河通過實現“點上美麗、線上出彩、面上提升”,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局面。
傳播“美麗庭院”好聲音
“要做到院子美、廚房美、廁所美、家風美,里里外外都要美。 ”11月8日,潘店鎮靖莊村村民張連英一邊打掃衛生,一邊哼唱起了創建“美麗庭院”的快板書。
“這快板書說得既簡單又明白,唱起來還很好聽,收拾屋子的時候我總會習慣性哼唱上幾句,越唱越覺得人家說得對。 ”張連英笑著說。
為豐富宣傳形式,今年8月,縣婦聯巾幗志愿服務隊隊員將“美麗庭院”“潔凈庭院”創建內容與快板書這一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相結合,先后在潘店鎮靖莊村、朱莊村等進行巡回展演,接地氣的宣傳形式立即得到群眾的喜愛,并紛紛傳唱。
在此基礎上,縣婦聯利用《齊河報》、廣播、電視、公眾號、微信群等多種媒體進行宣傳發動,讓廣大婦女和家庭了解創建內容、創建標準及意義;通過巾幗志愿服務隊、巾幗衛生突擊隊、青年服務隊走村入戶,向村民發放“美麗庭院”創建倡議書、宣傳手冊,并發揮鄉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作用,創編群眾喜聞樂見、有特色的文化小品、廣場舞等主題性節目,全面調動婦女群眾參與積極性,號召大家爭做“美麗庭院”創建工作的宣傳者、實踐者、維護者。
美化庭院,光靠宣傳還不行,重點是要將美麗庭院好的推廣辦法讓村干部學到手??h婦聯將“美麗庭院”納入農村巡回黨校、文明實踐站、婦女之家等授課內容,對村干部進行培訓;通過發揮縣、鄉、村三級婦聯組織聯動機制,帶領全縣126支巾幗志愿服務隊、巾幗衛生突擊隊參與環境整治、清理雜物、綠化美化等“美麗庭院”創建工作。
經過一系列的推動,不少鄉鎮紛紛動腦筋、想辦法,因地制宜推廣工作。像胡官屯鎮組織有條件的農村與鄉村旅游、扶貧相結合,開辟一批“庭院小菜園”“庭院小花園”和農家樂,培育一批特色庭院。還有宣章屯鎮,定期組織巾幗志愿服務隊和青年衛生突擊隊早早地行動起來,發動每戶家庭集中清理庭院內外、房前屋后的垃圾雜物,規范物品存放、衣物晾掛等,身體力行宣傳“美麗庭院”工作。
變“要我創”為“我要創”
干凈整潔的超市內,貨架上擺滿了洗潔精、拖把、湯鍋等各種日常生活用品,收銀臺旁邊,一張商品分值表“明碼標價”。與其他普通超市不同的是,在華店鎮三堂村“美麗庭院”積分超市內,商品不用現金購買,只用積分兌換,而積分的獲得,就是每個月進行的“美麗庭院”現場評比和參加巾幗關愛行動、巾幗文明行動等志愿服務的獎勵得分。
華店鎮婦聯主席、積分制管理領導小組組長趙娜介紹,他們將院落、居室、廚房、廁所、家風、知曉率等6個方面的內容作為評比項,采用現場評定、綜合評定和年終考核三種方式,實行“1+3”動態管理模式,即一月一現場評分、一季一匯總排名、一季一公開上榜、一季一兌換物品。
“庭院變干凈了,每天看著都覺得心情愉悅,還能用積分換生活用品,每次整理衛生都特帶勁,時間長了連帶著家里人都跟著精神起來了。 ”華店鎮三堂村村民李秀云說。截至目前,該村“美麗庭院”示范戶創建率達 57%,“積分制”參與率達100%。
“通過積分給予物質獎勵,增強了示范戶的獲得感、價值感,推動‘美麗庭院’創建工作由倡導約束向自治自覺轉變,由‘要我創’到‘我要創’‘我會創’。 ”縣婦聯黨組成員、副主席肖紅霞說。
在探索獎勵機制的同時,縣婦聯對“美麗庭院”實行動態管理機制,督促各鄉鎮結合自身實際,建立月檢查、季評比工作推進機制,推動家庭自律、自評、自管。各村、社區婦聯建立“日清掃、周督查、月走訪、季度檢查光榮榜”及掛牌表彰等長效機制,及時掌握活動進展情況,使美化家庭、凈化環境、保護生態成為每個家庭成員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。
為了保證長效,除了硬性機制約束,齊河“內外兼修”推動美麗庭院創建工作。走進華店鎮三堂村“美麗庭院”示范戶范桂英的家中,除了干凈整潔的環境,庭院中、居室內顯著位置還懸掛了由縣里發的家風家訓牌匾。
“我們的家風家訓是‘勤勞善良、家庭和睦’。 ”范桂英介紹,雖然她家以前沒有明文規定,但家中長輩從小就教育小輩,做人要孝順、勤勞、講道義。這次村委會讓示范戶選家風家訓時,她和兒媳婦就選定了這個做好家風。去年,范桂英還獲得了村“好婆婆”的稱號。
“對群眾來說,發放家風牌匾不僅是一種榮譽,更是一種激勵,對家庭成員也是一種約束。培育家風的同時,帶動民風、村風。 ”張英麗說。
在改善村居面貌,提升居住舒適感的同時,縣婦聯把推進“美麗庭院”創建積極融入文明鄉風建設,確立打造“美麗庭院+美麗心靈”共融共建的目標,讓美麗鄉村既有顏值,更有內涵。
結合“四德工程”建設,縣婦聯在全縣范圍內持續推進“最美家庭”“好媳婦”“好婆婆”“最美巾幗紅”等先進典型評選表彰活動,將“美麗庭院”創建轉變為群眾的自覺意識、自發行動,實現了“自治、法治、德治”的有機融合。目前,全縣共創建省級文明村鎮及社區30個、市級文明村鎮及社區97個,文明村覆蓋率達到79%。在上半年全市鄉村文明行動群眾滿意度電話調查中,齊河縣移風易俗、村風民風工作均居前列。
□本報記者黃曉龍 本報通訊員彭博